长安秋叶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自量力,大唐小侯爷,长安秋叶,你等着中文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&esp;&esp;周围的群众一听,觉得这个书生绝对是疯了,双方实力判若云泥,他拿什么跟人家斗?
&esp;&esp;围观的群众看着口气强硬的方卓,生出了些许怜悯。
&esp;&esp;“这位少年,赶紧走吧,你可不知道胡屠夫的厉害,不要为了一时置气,丢了性命。”
&esp;&esp;“是啊,我们家就住在这附近,他的事迹我可是耳熟能详,我劝你赶紧走吧。”
&esp;&esp;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,持中立态度,对着方卓指指点点,不时的捂嘴偷笑。
&esp;&esp;“卧槽,这人是不想要命了吧,胡爷他都敢惹?”
&esp;&esp;“天下之大,无奇不有,鸡蛋碰石头的事还是少见。”
&esp;&esp;“我们邻居去年为了替人打抱不平,被人家活活捅了十八刀,刀刀是要害,最后找到人的时候,成了一个血葫芦,残忍的很。”
&esp;&esp;说完还做了一个嫌弃的表情,抱着胳膊,准备继续看热闹,不帮不拉。
&esp;&esp;包子店主胡屠夫,听到群众对他的评价,不怒反喜,这正可以说明他的威名在外,没人敢招惹他。
&esp;&esp;怒吼一声,道:“拿钱来!”
&esp;&esp;这一吼,吓得围观的群众倒退了三步,脸上都挂着惊骇之色。
&esp;&esp;躺在地上的书生,也觉得有些对不住这个少年,起身道:“是我惹事在先,我给这位老板赔礼道歉,日后若取得功名,定然回来重谢。”
&esp;&esp;哈哈哈……
&esp;&esp;完全像小孩子求饶的话,让胡屠夫和身后的花臂大汉笑的东倒西歪。
&esp;&esp;这年头,还有人吃饭打白条,要是你半道儿死了,我找谁要钱去?
&esp;&esp;完全不现实的话,在这种书生的嘴里说出来,就像家常便饭,还没考试,就觉得自己就是未来的状元,可笑!
&esp;&esp;胡屠夫出言讥笑道:“就凭你浑身没有三两肉,还没到考场就饿死在半道了,你拿什么给我还钱?纸钱吗?”
&esp;&esp;说完又是一阵大笑。
&esp;&esp;方卓打断了他们肆意的嘲笑,道:“我替他还,你们现在收手还来得及。”
&esp;&esp;“你以为你是谁,平安侯吗?就算是平安侯本人来了,老子也不怕,老子劝你还是乖乖拿出钱,要是拿不出钱,就留下一条腿,老子今天就想看看你这腿十几年没有被打断的腿,是不是真的那么硬。”
&esp;&esp;说着话,身后的花臂大汉,欺身上前,像老鹰抓小鸡姿势,就要把方卓提起来。
&esp;&esp;呼……
&esp;&esp;围观的人发出一阵惊呼。
&esp;&esp;眼见方卓就要被花臂大汉顺着脖领子提起,凌空一枚石子带着破空声飞来,准确的穿过人群间的缝隙,打在了花臂大汉的胳膊上。
&esp;&esp;花臂大汉吃痛之下,抱着胳膊倒地不起,哀嚎不已。
&esp;&esp;“谁在暗中使坏?”胡屠夫大喊一声,要揪出暗中出手之人。
&esp;&esp;就在这时,一阵马蹄声响起,十几骑沿着官道正在向现场奔涌而来,个个面露凶相。
&esp;&esp;在奔涌而至的马匹身后,还有一队人,展开身法,一跳一跳的奔跑在官道上,速度并不比马慢多少。
&esp;&esp;其中身着白色衣衫,腰系玉带的白面小将,踏着马鞍,凌空急射,一个翻身跳入人群,单膝跪地,双手抱拳,低头便拜,声音浑厚有力,道:“侯爷赎罪,仇玉来晚了,让您受惊了!”
&esp;&esp;这时,身后其他人也都到了,群众自动让开一条道,来人齐刷刷的跪了一地,齐声高呼侯爷。
&esp;&esp;侯爷?
&esp;&esp;这位面善的少年人竟然是平安侯?
&esp;&esp;真的是平安侯?
&esp;&esp;怪不得他气定神闲的说他的腿很硬。
&esp;&esp;他的腿确实很硬,地上跪着的全是他的腿,一个胡屠户肯定打不断。
&esp;&esp;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,胡屠户和他身后的花臂大汉知道这一次踢到了铁板上。
&esp;&esp;当即腿一软跪在了地上,嘴里直喊饶命。
&esp;&esp;“侯爷饶命啊,你大人有大量,就饶了我这一回吧,我以后保证重新做人,绝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了。”
&esp;&esp;方卓冷眼看着胡屠夫,对着仇玉轻描淡写的下了命令。
&esp;&esp;“胖子打断腿,扔到灞河里喂鱼,帮恶的花臂人挑断手脚筋自生自灭去吧。”
&esp;&esp;“是!”
&esp;&esp;喊声震天,震人心肺。
&esp;&esp;下完命令,方卓走到愣在地上的书生面前,笑盈盈的说:“走吧。”
&esp;&esp;书生跟着方卓起身离开,自始至终都没回头再看一眼。
&esp;&esp;到了侯府之后,方卓便让人拿上来饭菜招待这位书生。
&esp;&esp;书生看着饭食,早已控制不住饥肠辘辘带来的饥饿感,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。
&esp;&esp;他实在是饿极了,已经顾不上吃相的难看,风卷残云般的吃了三碗白米饭,一大碗红烧肉,喝了一盆蛋花汤之后,拿着空碗问还有没有。
&esp;&esp;方卓笑了,对着侯在身边的婢女说:“再去给他拿点我们的新产品,让他也尝尝。”
&esp;&esp;婢女捂着嘴笑着走了。
&esp;&esp;不一会儿,一大盆油炸蝗虫端了上来,放在了书生面前。
&esp;&esp;等他吃饱喝足,躺在椅子里一动不动后,方卓才问道:“敢问你姓甚名谁,来长安有何贵干?”
&esp;&esp;书生赶忙抱拳见礼,并说道:“我叫马周,淮阳人士,来长安参加科举的。”
&esp;&esp;方卓疑虑道:“淮阳距此何止千里,你是如何得知今年要开科取士呢?”
&esp;&esp;“我先生说今年陛下必开恩科,让小生提前来长安,要是等到有消息再走,怕是来不及了。”
&esp;&esp;哦!
&esp;&esp;方卓觉得马周这个名字很熟悉,一时又想不起来。
&esp;&esp;“你先生确实是个厉害人物,陛下却有此意,但是,你没有贵族门阀的推荐,很难参加考试啊。”
&esp;&esp;唐朝要参加科举考试,必须要有贵族推荐才能参加,所以,世家大族会在考前网罗一大批考生,为他们做推荐,如果考中,以后这个人就会是这些门阀大族永久的伙伴。
&esp;&esp;这种取士方式弊端明显,好处也显而易见,所以,从大业年间开始的科举考试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